百家争鸣之局面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的阶级关系不断变化,以至相互争霸,造成社会动荡,此时一些不同阶级与阶层的代表学者,周游列国,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应运而生,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而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在那个时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著就了极其丰富宝贵的文化典籍,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诸子百家主张及其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是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他们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
在《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中有记载的“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医家。后来,人们又将百家划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 纵横、杂、农”九家,又称为
"九流
"。三教九流中的
"九流
"便是来源于此。
儒家主张以德化民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
"礼乐
"和
"仁义
",提倡
"忠恕
"和不偏不倚的
"中庸
"之道,主张
"德治
"和
"仁政
",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道家以
"道
"为核心理念而得名,最早见于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当初也叫道德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阴阳家主张五德终始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
代表人物:邹衍。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
法家主张信赏必罚,依法治国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
"法
"、慎到的
"势
"和申不害的
"术
",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代表人物:韩非子。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
"辩者
"、
"察士
"或
"刑(形)名家
"。
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论》
墨家主张兼爱尚同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以
"兼相爱,交相利
"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
",就可达到
"交相利
"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
"非命
"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代表人物:墨子。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也。」--《墨子》
纵横家主张权谋策略与言谈辩论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 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31篇,早佚。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杂家主张兼儒墨、合名法
因为黄老道家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所以呈现出了一种杂的特点,所以在历史上经常被人当成杂家,但事实上,黄老道家对诸子百家思想,无一不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的。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代表人物:吕不韦。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
农家主张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而在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留言,一起讨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