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1、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3、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工作任务:
1、指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指定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对会计核算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实施监督
3、促进各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组织开展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4、会计电算化也促进了会计职能的变化。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专业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
在国外,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于1954年率先使用计算机进行单项工资数据处理,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起点。
在国内,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较晚。
1979年在财政部的支持和直接参与下,才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
1981年,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合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
首次正式将电子计算机倍息技术在会计业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成为一门触电子信息技术、会计学和管理学等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人才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
要熟悉企事业单位会计复式记账原理、会计账务处理程序、通用账务处理软件和通用报表软件的工作原理及操作使用。
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工资、固定资产、材料成本、产成品、销售利润等子系统软件的建立、安装和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网络财务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熟悉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具体准则及行业会计制度。
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
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